

公司介绍
甘肃海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创立于2012年,是深耕现代农业与绿色生态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,秉持“更少投入更产出”的核心使命,专注以技术创新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。作为国内较早投身标准化种多植数字模型研究与应用的团队,公司构建了“现代农业技术服务+农业装备研发制造+智慧农业系统开发运营”全链条业务体系,为农业现代化转型提供全场景解决方案。
公司核心技术成果“雨生云-天空地数智水肥精准调控综合解决方案”成功应用于农业农村部粮食产量提升项目,遥感技术已推广至30万亩农田,成为数字农业规模化落地典范。面对人工智能浪潮,借助KNN、YOLO、SVM等算法模型,通过低成本多传感器网络与智能监测系统打造“感知-分析-决策-执行”闭环,推动农业从自动化向智慧化跨越。凭借技术深耕与成果转化,公司先后获得工信部“专精特新”企业认定与科技部科技“小巨人”称号,树立行业专业化、创新化标杆。
企业文化
愿景:成为全球科技农业领先者
使命:更少投入更多产出
服务理念:专业高效及时可靠
核心产品

雨生智慧农业云平台
雨生智慧农业云平台,依托物联网AI+SaaS服务技术,提供种植管理、环境监测、病虫害防治、质量溯源等全链条服务,通过移动端与PC端实现农业自动化、信息化、数字化管控。
核心优势:
全流程闭环:覆盖种植规划、监测、决策、执行,提升运作效率;
智能预警与防控:实时监控管路工况,及时降低风险;
多终端协作:支持多传感器接入与跨终端监控,实现规模效应;




RAINBORN作物智慧灌溉遥感监测平台
该平台整合多颗光学及雷达卫星数据,结合历史气象与农艺模型,精准预测作物每日耗水强度,计算灌溉需水量并提供最优建议。针对玉米等作物研发生长模型与水肥管理系统,依据不同生育期耗水规律动态调控:拔节期土壤湿润深度控制在0.4-0.5m,孕穗期加深至0.5-0.6m;自动化场景中接入水分传感器,采用“小灌量、高频次”策略,将土壤水分稳定在合理范围,减少渗漏与蒸发损失。
应用成效:已在酒泉肃州区、武威民勤县等30万亩大田玉米成功应用,适配玉米、马铃薯、小麦等作物,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节水增效提供支撑。



精准调控系统-智能灌溉
系统以灌溉与追肥实际需求为核心,通过简易配置大田监测与控制对象,结合土壤墒情、流量等多传感器数据与农艺模型,实现精准变量滴灌调控。
核心模块:
智能泵房:自动调压、启停水泵,监测流量与压力,保护设备;
田间阀控:智能控制管网启停,调节压力并统计用水量;
智能施肥:自动配肥、监测EC/pH值与液位,精准统计施肥量;
智能监测:整合气象与多层土壤墒情数据,辅助决策并计量井电与用水。


智能泵房系统:智能调压&启停水泵&监测首部流量&压力,保护水泵。
田间阀控系统:智能控制田间管网启停,调节出水口压力,统计田间地块用水量。
智能施肥系统:智能施肥(含注水,搅拌,施肥桶液位监测),自动配肥,EC,pH监测,施肥量统计。
智能监测系统:通过气象台和多层土壤墒情仪的实时数据统计,提供辅助决策关键数据。统计田间用水,井电计量。
玉米作物生长模型(3D)
海创聚焦前沿科技,全力突破植物生长模型核心技术。在粮食作物产量提升项目中,依托海量数据积累与实践经验,借助AI(deepseek)技术及先进算法,深度融合气象、土壤、作物生长等多维度数据,成功搭建起高精度模型体系,玉米精准水肥灌溉模型便是其中的典型成果。
玉米生长3D模型以全生育期生物学规律为核心构建数字化框架,完整覆盖从萌芽到成熟的生长周期。通过量化各生育阶段关键形态参数——如大喇叭口期的苗高、茎粗、叶片角度及根系分布等微观特征,实现植株形态的三维可视化还原。在生长逻辑层面,模型深度整合作物生理机制,将叶片数量、形态等外观指标与生育期判定算法精准关联,形成动态生长阶段识别体系。同时,模型通过多维度环境数据接口对接0-50cm土层温湿度实时监测数据,建立环境因子与作物生长需求的关联模型,以此精准推导水肥管理参数及病虫害防治方案。
在此基础上,植物全生育气候仿真模拟器的开发成为模型后续重点拓展的方向。该模拟器将依托现有模型架构,整合多年气象数据构建专属气候数据库,通过“形态参数数字化建模+生理逻辑算法化整合+环境数据动态交互+气候情景仿真模拟”的升级技术路径,精准模拟不同温度、光照、降雨等气候情景对玉米生长的动态影响,为系统注入更强的气候适应性预测能力,推动农业管理从传统田间观测向精准模型驱动实现深度转变。
天空地数智水肥精准调控综合解决方案
该方案融合卫星遥感、无人机监测与地面传感器数据,结合AI算法与作物生长模型,构建“感知-分析-决策”精准灌溉体系。通过天空地一体化技术实时采集气象、土壤墒情、作物长势数据,智能生成灌溉施肥方案,在西北干旱区精准匹配玉米播种前底墒灌溉、苗期水肥促根等需求,实现“按需调控、少废高效”,推动农业数字化与绿色化转型。
案例介绍
案例1:西北四地玉米单产提升工程(酒泉肃州区、白银景泰区、武威民勤县、张掖甘州区)
为响应国家粮食安全战略,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,海创聚焦西北干旱半干旱核心玉米产区,实施跨区域单产提升工程,覆盖酒泉肃州区、白银景泰区、武威民勤县、张掖甘州区共计30余万亩种植区,通过“科技赋能+区域适配”模式打造标准化种植示范带。
项目布局与规划
2023年度-酒泉肃州区:作为农业农村部重点示范区,率先在4.3万亩核心区启动建设,完成技术方案验证与模式探索,为后续项目积累实践经验。
2024年度-白银景泰区、武威民勤县、张掖甘州区:扩大实施范围至30万余亩,针对三地气候土壤差异(如民勤极端干旱、景泰盐碱化土壤)定制技术方案,实现分区域精准落地。
核心建设内容
区域化种植基础升级:根据四地生态特点推广耐密抗旱良种,配套“一地一策”栽培方案—酒泉沙质土区优化播期与行距,民勤干旱区强化覆膜保墒技术,景泰区重点改良土壤透气性,通过品种与农艺适配筑牢增产基础。
智能化灌溉体系搭建:累计建设首部水肥一体化设施300套,部署“雨生智慧农业云平台”区域管理节点4个,接入土壤墒情传感器400个、气象站100座,实时采集环境数据并通过模型算法生成灌溉施肥方案,实现远程自动化控制;针对西北干旱特性,采用“小灌量、高频次”策略减少水分损耗。
全链条技术服务支撑:组建区域农技团队开展全生育期跟踪指导,在播种、拔节、灌浆等关键阶段组织技术培训200场,覆盖农户5000人次,聚焦设备实操、田间管理等实用技能教学,确保技术落地实效。
项目成效
酒泉肃州区项目通过农业农村部验收,单产较传统种植提升33%,亩均节水35%,化肥利用率提高至41%,农户亩均增收超300元;2024年三地项目推进顺利,初步数据显示单产平均提升35%以上,节水率达38%,人工成本降低40%。项目通过“数字技术+区域适配”模式,有效解决西北干旱地区玉米种植痛点,形成可复制的增产方案,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样板。
案例2:高标准农田与灌区智能化管理示范项目(河西及沿黄灌区等)
海创以核心产品与技术服务为支撑,在河西及沿黄灌区打造灌区智能化示范项目,聚焦水肥一体化改造、机井升级及农情监测,构建智慧农业管理体系。
核心落地成果(海创产品与服务)
智能灌溉设备部署:应用海创智能水肥一体化设备、电磁阀控制器及水量计量系统,配套智能机井改造方案,实现灌溉全流程精准调控,彰显“雨生云”系统节水优势。
多维监测网络搭建:布局海创农业气象站、土壤墒情监测站、虫情测报仪及苗情监测终端,技术团队全程提供安装调试服务,实时捕捉田间“气象-土壤-虫情-苗情”数据。
数字化平台支撑:依托“雨生智慧农业云平台”搭建县级智能管理中心与子系统,通过“一张图”可视化管理;开发智能APP支持远程查询与设备操控,提供平台运维及培训服务。
项目成效
通过海创“硬件+平台+服务”一体化方案,灌溉水利用率提升15%以上,化肥农药合理减量,实现农田精准管理与资源高效利用,为西北灌区农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可复制的技术范式。
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
联系人:范女士
手机:18158866162(微信同号)
电话:021-60779278
邮箱:fantasty.fan@wanhoo.org.cn
网站:www.pis-summit.com
关注公众号
了解更多会议
动态